福建省漳州市、泉州市等地,都有不少福建南部地区闽南族所说的地方俗语。俗语一方面体现了闽南民间文化和人们在生活中的智慧,另一方面则是这个民族的文化遗产。下面就介绍一些以闽南地方俗语为主题的有趣故事。
一、山埔人
闽南语中山埔的意思是山脚下的土地。在当地人的讲述中,山埔人就成了指贫穷和底层的人。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山埔人因为较为贫困,只得寄宿着另一人家的后房当夜。结果当晚屋外有小偷入室,这个山埔人便不幸中招。而他为了偷窃的三家小偷,因忽视了连同他住宿的山埔人而被成功在一审之后判刑。
二、豆母
豆母是闽南语中对于豆腐渣或豆浆渣的俗称。而这个词也被运用起来指缺乏内涵和品德不高的人。有一个关于豆母的故事,说是在庙会上卖豆腐的摊位上,有人故意评论其中的豆母有害,结果摊主便解释起豆母的营养和好处,随后竟被一个过路行人认作豆母而受到惊吓。
三、小康人
“康”在闽南语中就是富裕、安康、品德高尚的意思。而小康人则是指一些月入颇高但并不富裕的人群。在一个故事中,一家餐馆的老板听说小康人群喜欢在餐馆里享受美食,于是就特意研发出符合小康人口味的菜品,如煎稀饭、炸鱼蛋等,结果这些菜品非常受欢迎,促使该店的生意很快繁荣起来。
四、拔晴
拔晴是闽南语中的民间术语,意为当雨滴未滴完时,拿锅铲刮起或抖起,使它流到远处,达到晴天的状态。也就是说,通过自己的努力、行动可以改变天气。这个词如今也被赋予启迪、激励人们努力不懈,不断拼搏的寓意。